close

二龍村的盛事~宜蘭二龍競渡

 淇武蘭村的祭典~

二龍村的競渡與一般民俗龍舟賽有非常大的不同。龍船並無具體的龍頭,僅在船頭點睛,船身劃一條龍,船首、船尾、船槳畫了太極圖案。用藤條將一根圓木龍骨從頭至尾綑牢在船身中心,以免船隻在划時失去平衡。完成綁龍骨、繫繩、塗漆、架舵、插旗等工作後,齊力抬龍舟下水,在河邊祭拜河神。

透早,天微露曙光,二龍河畔淇武蘭、洲仔尾二個村裡的男人都出動了。六點起準備龍舟祭典,將檜木做的百年龍舟勒肚、絞船、祭拜、點睛及下水儀式…二百年來,都是如此隆重。

 















 

洲仔村的祭典~

那村龍船入水,這村也是時候了。匆匆趕去,還好這邊稍晚正在進行。

二個村較量了二百年,仍各行其是,洲仔村因陋就簡,依照傳統在二龍河邊設壇祭祀。

紙錢漫天揮灑,感動大老公,祈求平安,今年的競渡奪標。

 







邀請競渡~~

今年主辦的淇武蘭村民,順河划舟去洲仔村邀約競渡,

二村的龍舟先後進入比賽河道,鞭炮煙硝,拉開序幕。

 

不一樣的龍舟競渡~

過了午時,天空烏雲密布!剛開賽旋即下起豪雨。沒人在乎雨大雨小,除了司令台搭棚給長官地方來賓遮陽遮雨,堤岸上觀戰的觀眾和攝影者可慘了,我除了鏡頭雨衣外加小傘,還有攝影大背包和腳架,身上也穿了輕便雨衣,固守陣地內外兼濕。

 競渡時不是坐著而是用單腳跪在粗糠包上划槳。選手全部打赤膊,也從不穿救生衣,秀出平日做工務農鍛鍊出的結實肌肉,有人刺龍刺鳳更加神勇。

比賽中不設裁判,沒有發令計時員,雙方在起點線上互相注視對方船頭是否超前,然後同時敲鑼(不是擊鼓)展開競渡。但只要一方起步較慢或認為有些落後不公,收起鑼聲立刻停賽,雙方回到起點,重新再來過,常有一方還在拚另一方卻已收槳在嘲笑。直到雙方都一發不可收住,才開始真正的拚搏。拍了近三小時,還沒有一次二隊同時敲鑼過半場,屢屢退回重比。二隊選手時生齲齬,心浮氣躁,選手也疲累了,實乃策略也非戰之罪。因為只有二隊,總不能一年才辦一次的盛大競渡,勞師動眾一趟定出輸贏,五分鐘就結束吧!

拚到日落西山,紅槳隊搶到標旗但雙方都舉槳贏了比賽,搞得人仰馬翻,鳴金收船。形式的勝負並不能影響村民的執著,沒有輸贏,只好相約明年,年年如此。

去年因疫情二龍競渡停辦,222年的二龍競渡嘎然而止,僅祭典儀式照舊,今年又因疫情嚴重辦不下去,思古憂懷,這項傳統盛事終將式微。

 


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濤歌 的頭像
    濤歌

    濤歌攝影筆記

    濤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