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內蒙的金秋() ~巴丹吉林沙漠穿越

前言

九月一到,內蒙的沙漠吹上涼風,不那么燥熱高温,金色的沙更黄,天更藍,是進入沙漠最好的時間。 大多數人不了解沙漠,充滿畏懼和憧憬,以為热和沙風暴會隨時奪走人命,恐懼皆來自無知。巴丹吉林是中國第三大沙漠,卻是最美的一個。我以親身經歷和相片來述說這個沙漠。

 1~ 行進沙漠

2016929日我進入沙漠五天四夜,上沙山下沙海,雖曰乘坐四輪傳動,但有時也不得不步行或換騎駱駝。師傅在進入沙漠前,把車胎的氣卸掉三分之一,軟軟的胎才有彈性增加摩擦力不打空轉。

沙漠,浩瀚無垠,單純重複,沙山綿延,黃沙極目,綠洲海子碧藍,胡楊枯木黃葉,藍天深邃,日出日落,銀河夜空,顏色的饗宴。我在大漠中行走,烈陽酷熱,沙地反射,揚沙襲臉,腳底乾裂,體驗了大自然的偉大與無情。人在沙漠中自然知其渺小,臣服沙漠,無慾無求簡單生活,只求生存。

2~ 律動

沙漠似海,壯闊無邊,波瀾洶湧,時而柔情。

沙山有形,狂風吹兮,搬砂走石,見谷立峰。

沙聲簌簌,婆娑摩擦,鳴沙嗚咽,其聲也悲。

沙痕如浪,力量綿延,律動不已,永不歇停。

 




 



3~綠洲

黃沙天際出現一抹綠,如海上漂流見到了陸地。

荒蕪大漠那塊綠色有多美,乾涸的大地,渴求有植物和水。

終於有機會歇息,

脫掉鞋襪接觸炙熱的沙子,一股熱流從腳底傳來感動。






4~海子

沙漠裡有海子,一海子養一戶人家。

海子有水才有綠洲,有了草和綠樹。

有草才養活沙谟的羊,有羊才有人。

有人才有活動,在沙漠裡有人生存。






5~沙漠的調色盤

海子最瑰麗的時分,就是日落前。

當夕陽顏料和了海子的水,以白色的鹽塊來調和, 信手一揮畫布, 沙山變紅了,海子更藍了,樹跟草綠了。

是誰打翻了調色盤, 當所有的色料,混在一起,沙漠變成一種顏色(夜色)。



 

 6~鹽滷灘

人不能無鹽,否則有氣無力,言語無味。 鹽是大自然給沙漠的禮物。

海子都是鹹的 ,沙漠裏不缺鹽,多到吃不完。

人不吃鹽哪有力氣?身体 流的汗裡都有塩,駱駝、羊、鳥…也都要來海子吃鹽。

海子的水日曬蒸發,結晶成鹽滷灘,白花花的鹽多到吃不完,也運不出沙漠,因為賣不到汽油錢,只好任其留在海子裡。

君子有所取 ,我只帶了一塊海子的鹽回來。





 7~沙漠之舟

喻為「沙漠之舟」的駱駝,腳掌大如盆易沙中行走,鼻翼可開閉合以防沙,一周不喝水也行,是最適於沙漠中行走生存的動物。

自從被人類將紅柳木穿過鼻孔始,供人奴役致老死。吃其肉、穿其皮、織為毯、蓋氈房、…甚至做成駱駝醬。全身皮毛至骨肉均大有用處。

駱駝生性極其溫馴聽話,踢膝就跪,拉繩即起,牽引成伍。如有不從,拉鼻孔使其痛苦而屈從。少數的駱駝,生氣會側踢,或吐人以沫。

親見一隻拗脾氣的年輕駱駝,被刺木拉掉半個鼻孔,流血不止而乖乖臣服,不忍卒睹。

野生的駱駝到冬天大雪覆蓋時,自動走進民居柵圈避寒。春末產子,身上寫下編號,就被牧民視為各家的財產。到夏季換毛時,駱駝找樹摩擦,也會自動從荒漠中回來,讓人剪毛,全身光光,再舒服的回到沙漠裡。

攀爬沙漠珠峰(必魯圖峰1600m)時,花100元人民幣乘騎駱駝走了一段100公尺的上坡沙路,節省不少氣力,十分值得,是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騎駱駝。

 







 

8~羊的宿命

穿越沙漠的5天,天天吃羊肉,只有水煮一種吃法。羊肉湯好美味完全不羶腥,每天吃也不膩,成吉思汗說:吃肉不如啃骨頭香。作為蒙古人在沙漠裡有羊肉吃,大塊羊肉用大鋁盆子盛裝,分到小碗時香味四溢感激涕零。 沙漠的人自顧不暇,綠洲附近山頭的羊也是自生自滅。羊群中必定有隻領頭羊,帶著羊群找水找草找好人家。越冬時羊也一樣自動回到牧民家避寒,大地春回,萬物天擇,羊是上天送給牧民最好的食物。




 

9~牧民之居

沙漠居大不易,食衣住行諸多不便。水源難得,在海子周邊鑿井,有了淡水才能有人居住。 車隊30多人排隊等一口井,搖十幾下出來一杯水,以一小水盆洗全身沙塵,是多麼的幸福。我一連5天不洗澡,只用一條毛巾打濕不擰,就可以享受這沙漠浴了。 沙漠中何來燈光?電力僅靠手拉繩啟動的小發電機,一個插座延長線掛上好幾條延長線十幾個充電器,天黑才供電,九點停電前必須做好所有的就寢準備,之後只有靠星光和手電筒。

夕陽下炊煙四起,等吃晚飯,無所事事。大家都坐在門外聊天、拭鏡頭…,無慾的日子單純容易過。 一個海子養活一戶人家,綠洲上的牧民不再遷徙流離,除了住蒙古包,也學會用砂土起厝,近年已有磚房。可是海子都是沙漠凹地,必須翻越海子四周垂直陡峭的沙山,一磚一瓦必須靠著人力和駱駝接駁搬運,有些沙山連吉普都不上去,更遑論卡車。來之不易,我們住在磚房很幸福,有床可睡,沒人想去睡蒙古包。

 









10~沙漠之晨

好冷!沙漠的清晨令人哆嗦,

從暖被裡出來, 披星戴月登上山脊守候,

日出的那道光,一點一點掀起, 黑色的沙山,移動變成金黃。

為著那湖裡的倒映,紅顏水色, 我一連四晚都沒法一覺到天明。


 


11~沙漠之昏

平沙落日大荒西, 隴上明星高復低。

孤山幾處看烽火, 壮士連營候鼓鼙。

這首詩描述沙漠中的黃昏,征人不得歸,已近暮年。

必魯圖沙山紅霞滿天,綿延沙丘夕陽餘燼頗有所似。




 12~沙漠之夜

 黑暗降臨沙漠,大地一片寂潦,

 天幕升起銀河,由南至北高掛,

 牛郎織女隔岸,大熊小熊隨侍,

 人在沙漠觀星,任我遨遊天幕。





13~沙漠神廟

蒙古人信奉藏傳佛教,這股力量大到在人煙渺渺的沙漠中建廟,令人懾服。

巴丹吉林廟建於清乾隆時代,一磚一瓦,一石一木都是駱駝及人力長途跋涉沙漠運進來的。

寺廟面積300平方米,坐北朝南,西侧一座白塔。廟分上下二層,廟頂為重檐山顶,墙壁上繪滿了佛教故事的壁畫,神龕上供着佛像,藏經閣藏有布裹的經書,雖不算雄偉,卻是沙漠中唯一的宗教力量。





 

14~沙漠聖母峰

必魯圖峰我來了,為一睹你的山容,

面對巨大的沙牆,登山口下裝待整,

聖母前跪下祈求,內心感動而臣服,

站上沙山最高點,環四周睥睨群峰。

半夜出發天未亮前抵必魯圖陡峭的登山口,車愈爬愈高,在前峰高處四輪傳動車卡在沙山上空轉,再也爬不去。隊員全部下車,空車掉頭至下方坡再衝上來。愈陡的沙移動愈是困難,我陷在迴車處邊緣,進退不得。車子掉頭駛來車燈正面照射我,驚懼之下,拔腿欲逃,可是下半身未能移動半步,上半身已仆倒在沙上。車子未停從我身旁溜下坡去。駕駛師傅說他有看見我,很安全的啊!生死交關驚懼至極,我以為差點命喪沙漠輪下,虛驚一場。

必魯圖峰海拔高度1617米,較撒哈拉沙漠最高峰高出70米,勇奪世界最高沙山,號稱沙漠的珠穆朗瑪峰。每個人進入巴丹吉林沙漠的最大目的就是登頂沙漠珠峰,挑戰山挑戰自己。我的體重太重了,加上攝影背包,走二步滑落一步半,似乎永遠爬不上去。眼看落後的距離拉大,只好選擇放棄,半途而返。雖然遺憾,至少我曾經登過必魯圖。

 










 

15~沙漠心相

心在哪兒? 相由心生!

用心去看, 沙即非沙,

佛家講「相由心生」,可見之物,實為非物,物事皆空,實為心瘴,俗人之心,處處皆獄。這個「相」是假相、虛相...。

沙之成相除了沙山沙河,沙丘沙痕,立峰成谷,波濤洶湧,也有眼臉沙容,僧面佛相,等造型。 及雄偉,綿延,單調,重疊,歡喜,辛苦…諸多情感。

 






 

16~人的渺小

茫茫沙海中沒有方向,不知如何找水和食物,人走不了多遠的。沙漠中最沒用的動物就是人,生病、飢渴、沙風暴很快就能奪走性命。

牧民的祖先在這片不毛之地,生存了下來,繁衍出後代子孫。在沙漠中,面對無垠的沙海,綿延的沙山,人自然就會感覺渺小。 沙漠中,人的最低要求,只要能活下來,沒有更多的慾望。沙漠裡不需要念書,找工作求出路,只要一家人緊密的在一起。

做為一個沙漠過客,乘坐四輪傳動,住宿平房,飯來張口,大口啖羊肉,用井水擦身沐浴,不知道應該如何感恩。 面對必魯圖峰沙山,內心覺醒,在沙漠中自己不過是和一粒砂子一樣渺小。(完)

下篇:內蒙的金秋(下)~等你三千年胡楊林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濤歌 的頭像
    濤歌

    濤歌攝影筆記

    濤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